三维标志从概念到实物需经历多重验证环节。设计师首先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光影效果,确保立体结构在不同角度呈现预期视觉效果。工程团队同步评估结构强度,防止薄壁区域在电铸过程中变形断裂。
模具制作阶段采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,树脂材料的收缩率需提前计算补偿。部分微型标志要求模具表面粗糙度低于Ra0.2微米,需进行多轮抛光与镀铬处理。试生产阶段通过牺牲层技术进行脱模测试,避免成品与模具发生粘连损伤。
量产阶段的溶液维护直接影响成品一致性。镍离子浓度需保持波动范围小于5%,温度控制系统确保电解槽各区域温差不超过2摄氏度。成熟企业会建立金属沉积速率数据库,通过算法动态调整沉积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