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面对复杂多变形状、精美纹理与微小图案时,光刻技术与 3D 打印技术成为中流砥柱。光刻技术在为高端电子产品打造标识母模时,可将品牌徽标的线条宽度精确控制在微米级别,即便在放大镜下审视,也能呈现出清晰锐利边缘与细腻丰富纹理,尽显品牌高端品质。3D 打印技术为母模制作注入全新活力,能轻松构建复杂内部结构、立体异形母模,如为创意饰品制作电铸母模,它可快速实现设计师构想,将抽象创意转化为三维实体,大幅缩短母模开发周期,为产品创新开辟广阔天地。
母模制作完成后,打磨、抛光等精细处理工序必不可少。这些工序如同为即将登台的 “巨星” 精心梳妆,使用不同粒度砂纸、砂轮及专业抛光工具,去除母模表面微小瑕疵、划痕,使其达镜面般光滑平整,为金属离子均匀沉积营造完美环境,让每一个金属原子有序排列。
(二)电解液:金属离子的精准 “摇篮”
电解液配方是电铸工艺的核心机密,不同金属电铸所需成分各异,且各成分比例需精准调配。以镍电铸为例,除基础成分外,常添加特殊添加剂提升品质。含硫有机添加剂如同为镍层披上 “防护铠甲”,与镍离子络合,优化结晶结构,使镍电铸标牌耐腐蚀性大增,表面质量显著改善,呈现光滑、致密质感。
对镍层硬度、韧性有要求时,适量含磷添加剂可发挥神奇功效。它促使镍晶粒细化,构建坚固 “微观骨架”,提升硬度、韧性与耐磨性,确保电铸标牌在复杂恶劣环境中性能稳定。
同时,电解液浓度与温度是关键控制点。浓度过高,金属离子沉积易 “扎堆”,致标牌表面出现不均匀结晶、“麻点” 或 “针孔” 等缺陷;浓度过低,电铸速度缓慢,影响生产效率。温度过高,加速电解液挥发分解,引发化学反应失衡,干扰电铸进程;过低则使金属离子活性大打折扣,沉积速率变慢。实际生产中,需配备高精度监测设备,由经验丰富人员实时监控、精准调控,确保电铸过程平稳顺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