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镍logo标志的品质控制需贯穿全流程。从基材筛选到成品包装,每个环节都需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,确保最终产品达到视觉与功能的双重需求。
基材预处理质量检测包含三项指标。表面粗糙度使用白光干涉仪检测,Ra值需小于0.1μm。晶粒度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,要求达到ASTM 8级以上。厚度公差使用激光测厚仪全检,允许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±1%。
图形转移过程的质量监控点密集。感光胶膜厚度使用β射线测厚仪在线检测,波动范围控制在±0.5μm。曝光能量通过紫外光强计实时监测,能量密度维持在80-120mJ/cm²区间。显影后线宽精度使用自动光学检测设备比对设计图纸,关键区域的尺寸误差不得超出±3μm。
蚀刻深度控制采用多重验证手段。涡流测厚仪进行非接触式快速检测,每批次抽检率不低于30%。破坏性检测使用金相切片法,在200倍显微镜下测量实际蚀刻深度。侧蚀率计算公式为(底切量/蚀刻深度)×100%,要求不超过8%。表面倾斜角使用三维轮廓仪扫描,要求侧壁角度在85-95度之间。
表面处理质量评估包含功能性测试。中性盐雾试验持续96小时,表面不得出现可见腐蚀点。附着力测试采用百格刀划痕法,镀层脱落面积需小于5%。耐磨性能使用泰伯尔磨损试验机检测,经过1000次循环摩擦后,表面光泽度变化不得超过10%。